结直肠癌一直以来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五,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虽然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结肠癌的死亡率已下降,但不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巨大。随着对癌症的认识不断加深,癌症与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针对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越来越被重视,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时代。
结直肠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1.早期筛查工具,评估遗传风险
结直肠癌来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癌性病变,致死性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隐匿性强,大多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肠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还将面临死亡威胁、极差的生活质量以及高昂治疗费,在临床上急需一种高效便捷的早期筛查方式。目前看来,癌症的基因标志物检测被认为最有效的预警方式。
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等疾病均与基因突变有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奇综合征,林奇综合征又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有林奇综合征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为70%-80%。而林奇综合征可通过检测MMR基因(即错配修复基因)发现,及时地进行基因检测,从而相关的风险人群可以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早诊早治的肠癌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2.优化治疗方案和指导用药
同样一种药,对有些基因发生突变的患者疗效就变得不理想了,这也是要进行基因检测的一大原因。现在针对癌症的药物越来越精准化,对于直肠癌术后做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或者是西妥昔单抗等,这些药物都是针对于基因检测作用的结果来针对性的选择。另外,还能检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
除此之外,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还会出现耐药或复发,这时也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耐药的分子机制,从而有的放矢地更换靶向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以实现有效治疗。
(图片来自摄图网)
3.提示患者的预后情况
同样是结直肠癌,有些患者的预后好而有些患者的预后差,这种差异和基因也有关系。比如:BRAF突变型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和局部晚期发生率高;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等。
常检测的基因有哪些?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开端,得益于“CRYSTAL研究”,此研究奠定了“KRAS基因”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抗EGFR靶向治疗前必须检测的首个分子标记物,开启了结直肠癌基于分子亚型靶向治疗的里程碑,随后BRAF、微卫星不稳定MSI/错配修复基因MMR(MSI/MMR)、PIK3CA等基因跟上靶向治疗的步伐。
在NCCN或CSCO指南中已有明确规定,肠癌常检测的基因有:MSI/MMR、RAS和BRAF三个,并推荐肠癌确诊之时就要做MSI/MRR的检查,若是转移性、或复发性肠癌需要做RAS、BRAF突变的检测。
哪些人需要做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检测?
· 一级亲属(父母或子女)有结直肠癌病史的健康人群;
· 怀疑遗传性结直肠癌,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等;
· 诊断为转移性、复发性结直肠癌,术后需要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法、应用靶向治疗等;
· 前期治疗方案疗效不佳,或者出现耐药或者复发,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时。
(图片来自摄图网)
结直肠癌不同分期的基因检测与治疗
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和联合治疗。根据CSCO指南和NCCN指南:
· IA、IB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即可,无须术后辅助治疗;
· IIA、IIB期结直肠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高危患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推荐进行MSI-H/dMMR的检测, MSI-H/dMMR型患者预后较好,不推荐5-FU类药物的单药辅助化疗。
· IIIA-IIIC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是术前同步放化疗+手术+辅助化疗,指南里并未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 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指南里推荐进行KRAS、NRAS、BRAF等基因的检测,并且根据具体的检测结果给予对应治疗。
不同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靶向用药有区别吗?
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的患者选择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也不同。尤其对于靶向药物更是如此。直肠癌的两个主要的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例如,对于K-ras、N-ras、BRAF 基因野生型患者,一线治疗右半结肠癌中VEGF 单抗(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优于EGFR 单抗(西妥昔单抗),而在左半结肠癌中EGFR 单抗疗效优于VEGF 单抗。 因此,经过基因检测,个体化选择靶向药物十分必要。
(图片来自摄图网)
参考文献
[1] 姜烈君,陆晓旭,黄华艺.遗传性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规范化问题[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年2期;
[2] 刘家云,结直肠癌药物敏感基因检测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