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健康 健康 关注:79 内容:2641

    科学了解鼻炎!千万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暗吐槽 > 健康 > 正文
    • 健康
    •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介导、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以打喷嚏、鼻塞和流涕为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

      从全球范围看,约有5亿人口患有过敏性鼻炎,其中以北欧、北美和西欧患病率最高,可达12%至30%。

      过敏性鼻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无明显男女性别差异,且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后期诱发哮喘的风险明显增高。

      科学了解鼻炎!千万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一、过敏性鼻炎有哪几种?

      按过敏原是否具有季节性特点,可分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前者多由屋尘和螨等引起,后者多由植物花粉季节性传播引起,故又称为“花粉症”。

      按症状发作时间,可分为间歇性过敏性鼻炎和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前者每周症状发作一般低于四天,后者每周症状发作大于等于四天,且每年发作时间超过四周。

      按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过敏性鼻炎和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前者因症状较轻,对患者工作生活影响较小,后者因症状较重,在诸多方面都给患者带来不小的阻碍和压力。

      科学了解鼻炎!千万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二、过敏性鼻炎是如何发生的?

      主要诱因有以下几点。

      1、接触过敏原

      接触过敏原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根据接触的方式,过敏原主要有吸入性(如真菌孢子、尘螨、花粉颗粒、动物排泄物等)、食入性(主要是对某些食物过敏)和接触性三种。

      科学了解鼻炎!千万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2、易感体质

      接触过敏原并不一定会引发过敏性鼻炎,只有易感个体在接触过敏后,才会出现相应的过敏症状。

      3、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过敏体质和遗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若个体存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那么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要比无相关疾病家族史的人高出好几倍。

      4、多个外部因素共同作用

      尤指环境和行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个人,如果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不同,那么也不一定会患相同的疾病。

      三、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如何区分?

      除了打喷嚏、流涕等相似症状外,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比如感冒会有发热、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和全身酸痛等症状,相反过敏性鼻炎则几乎没有。

      另外过敏性鼻炎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短时间内很难治愈,而感冒在多数情况下,只需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四、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吗?

      一般来说,过敏性鼻炎很难彻底治愈,只能控制和缓解症状。

      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能根治,特别是对于过敏原比较单一(只对某一种物质无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没准通过几年的脱敏治疗就可以彻底治愈。

      科学了解鼻炎!千万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五、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哪些手段?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果对花粉过敏,生活工作中要和鲜花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对尘螨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家中的常用物品,比如床单、枕套、被单、衣服等进行定期烫洗。

      2、药物治疗

      这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局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药物等。

      3、免疫治疗

      使用前要谨遵专业医生的判断和建议,因其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4、手术治疗

      当对患者使用药物和免疫治疗收效甚微或对病情无法控制时,同时患者的鼻腔鼻窦又存在堵塞、畸形的情况时,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以减轻其症状,比如翼管神经切断术和筛前神经射频消融术等等。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关于过敏性鼻炎的一些疑惑,大家都清楚了吗?我们下期再见!

       

       

       

       

       

       

      特此感谢大佛药业提供的图文素材!

       

       

      陆永华. “两招三看识别鼻炎和感冒[J]. 健康天地(科普), 2009, 000(008):57.

      杨清华. 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Help From Chinese Medicine : 英文[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健康
    • 今日 0
    • 内容 2641
    • 关注 79
    • 任务
    • 偏好设置
    • 发布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