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健康 健康 关注:79 内容:2641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暗吐槽 > 健康 > 正文
    • 健康


    • 金秋十月来临之际,春雨医生携手合作伙伴摩登天空、闪萌等爱心企业,并与北京回龙观医院等业内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发起了关爱公众心理健康的公益行动——“青心计划”。

      今年“青心计划”的活动口号是“青心计划——让心轻一点”,希望唤起更多公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多学会给自己的心“减减压”。 

      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当代人生活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且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低龄化倾向。今年,国家卫健委特别明确了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宣教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春雨医生提出“青心计划”,也正有呼应此主题之意——唤醒心灵之青春,尤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共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



      辛弃疾有首词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实际上,小小少年也可能有诸多烦恼。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内外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5%~1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2.6%,《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采用问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上课睡觉、旷课、逃学、违纪……这些在老师父母看来是“坏孩子”的行为,也许正是青少年抑郁症发作的表现。
       

      青春期骚动可能是抑郁症表现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儿童不可能有抑郁发作,青少年即使出现抑郁症状,也被视为发育过程的正常表现,被称为“青春期骚动”。
       
      7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发现,与成年抑郁症类似的症状群完全可以见之于儿童。对成年抑郁症的回顾性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患者的首次抑郁发作是在青少年时期。之后,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图源:图虫创意)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重性抑郁障碍的定义为:
       
      持续至少2周的心境抑郁或者丧失兴趣或愉悦感,并且主要症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4种:睡眠变化(失眠或嗜睡)、食欲或体重变化(下降或增长)、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疲劳或精力不足、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不适当地感到内疚,以及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这些症状在青少年身上,最初会表现为食欲下降、失眠或嗜睡、兴趣丧失、精力丧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自我否定等,进而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如果此时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精神状态缺乏了解,一味训斥管教,导致冲突升级,患者就可能出现旷课、逃学、厌学、撒谎、偷窃、抽烟酗酒、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等行为。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图源:
      图虫创意)


      自杀是15~19岁青少年的第二大致死性因素,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72%~12.1%,自杀企图和计划为8.1%,而自杀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由于近年来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在上升,青少年自杀率也随之上升。
       

      抑郁障碍的成因复杂



      抑郁障碍的患病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它具有遗传倾向,抑郁障碍的发生风险可跨越几代人。在一项多代人研究中,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患抑郁症的孩子患重性抑郁障碍的概率最高。
       
      还有证据表明,父母患抑郁症会对青少年接受焦虑症和抑郁症治疗后的应答情况产生负面影响,母亲抑郁症得到成功治疗与年轻后代抑郁症减轻、功能改善相关。因此,发现并治疗父母的抑郁症有可能改善患抑郁症青少年的结局。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图源:
      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青少年抑郁症通常有明确的诱因,比如不幸的童年经历、父母离异、学习压力、校园暴力、感情处理不当或身患疾病等。
       
      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父母控制存在明显的正性关联。通常家庭关系矛盾、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会让青少年产生难以抑制的愤怒却又无法表达,而特质性愤怒构成了青少年拒绝自我、无法表达自我、否定自我的认知不良图式。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还存在生物学基础,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改变
      (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丘脑、下丘脑等脑区结构、功能异常)
      等。
       

      如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在青少年中,抑郁症复发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尤其是患者不持续接受治疗或过早放弃治疗。
       
      药物干预和心理治疗是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用的抗抑郁药有补充5-羟色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补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补充5-羟色胺和多巴胺(5-羟色胺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及其他补充5-羟色胺(非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等。


      在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后,临床指南建议至少将抗抑郁药继续用药6个月,大多数医生会建议至少继续用药1年,以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图源:
      图虫创意)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一行为治疗(CBT)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效果要好于人际心理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和家庭治疗。
       
      认知一行为治疗(CBT)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歪曲(例如负面思维和反应)、鼓励促进积极情感的行为、使患者学会管理情绪以及学会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等来缓解抑郁症状。
       
      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对于因家庭矛盾、同伴关系等诱发的抑郁症,人际心理疗法的效果要好于认知一行为治疗。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我们不懂他们的抑郁


      (图源:
      图虫创意)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因此,父母对孩子应多一些关爱、支持和理解,多倾听、多肯定,少指挥、少比较。学校也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及时了解、调整孩子的负面情绪。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舒明跃.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29-132.
      [2]从恩朝,蔡亦蕴,王韵,吴彦.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09):938-943.
      [3] 王智雄,刘靖,李雪,等.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4):300-3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21.04.006.
      [4]Miller Leslie,Campo John V.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385(5):
      [5]Shin B, Committee on Adolescence. Suicide and suicide attempts in adolescents[J].Pediatrics,2016,138(1):e20161420.PMID:27354459.DOl:10.1542/ped
      s.2016-1420.
      [6]张丽丽,杨松,张歆玮,等.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自杀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1,21(4):254-258.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21.04.006.
      [7]张郭莺. 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D]. 四川:四川大学,2006. DOI:10.7666/d.y994966.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健康
    • 今日 0
    • 内容 2641
    • 关注 79
    • 任务
    • 偏好设置
    • 发布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